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构成:
血管紧张素原(血浆、组织中)+肾素(肾近球细胞合成、分泌)→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构成:
血管紧张素原(血浆、组织中)+肾素(肾近球细胞合成、分泌)→
血管紧张素Ⅰ(十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肺血管、血浆、组织)→
血管紧张素Ⅱ(八肽)+氨基肽酶(血浆、组织、氨基酸)→
血管紧张素Ⅲ(七肽)
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主要激动AT1受体
1.直接收缩微动脉,升高血压;促进静脉收缩,回血血量↑
2.促进交感缩血管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降低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加强;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增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
4.促进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加强肾脏对钠、水重吸收
P.S.
①.心脏内局部RAS作用:正性变力作用、心脏重构、调节冠脉阻力、抑制心肌细胞增长
②.血管内局部RAS作用:调节血管张力和内皮功能,参与血管重塑,促血栓形成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来源:肾上腺髓质(Adr/NE=4)
作用:
1.Adr:
心脏:β1→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强心剂
血管:小剂量→β2→舒张骨骼肌、肝,大剂量→α→收缩皮肤、胃肠、肾
2.NE:
心脏:β1→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血管:α→收缩全身血管,血压↑→心率↓,升压剂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
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垂体贮存→释放入血
作用:
1.V1受体缩血管→升压
2.V2受体促进水的重吸收
※生理剂量下有抗利尿作用,高于此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大量失血、失水时保持体液量,维持动脉血压稳定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舒血管物质:
a.前列环素,前列腺素I2(PGI2)
b.一氧化氮(NO),内皮舒张因子(EDRF)
c.内皮超极化因子(EDHF)
2.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
-
心房钠尿肽:
钠尿肽/利尿肽:
1.心房钠尿肽ANP,心房肌细胞合成释放
作用:
①.降低血压
②.利钠、利尿,减少循环血量
③.抑制多种细胞增殖
④.对抗RAS、内皮素、交感系统等缩血管作用
2.脑钠尿肽BNP,心室肌细胞合成释放
作用:结构和功能与ANP相似,反映心室功能改变更敏感且更特异,临床协作心衰诊断,反映严重程度及预后;急性心梗的危险分级
3.C型钠尿肽CNP,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
-
神经调节
-
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定义:动脉血压突然↑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心输出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血压↓,又称降压反射
特点:
1.适宜刺激:机械牵张
2.对突发性或称搏动性压力变化更为敏感
3.当窦内压在6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动脉血压随窦内压↑而↓
4.窦内压在100mmHg上下变动时,压力感受器反射最敏感
意义:缓冲血压变化,负反馈、快速、双向
心肺感受器引起:
心肺感受器:心肺、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存在的感受器
适宜刺激:心脏和血管壁机械牵张,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传入神经:汇入迷走神经
效应:受到刺激后动脉血压↓、肾血流量↑→排水、排钠↑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作用:保持自然呼吸的前提下,受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引起心率↑,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压↑
特点:正常情况调节呼吸运动为主,对心血管活动少起作用,在低氧、窒息、动脉血压过低、酸中毒时起明显调节
意义:应急升压反射-维持血压,血液重分配,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血供
-
心血管中枢: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定位:广泛分布,脊髓→大脑皮层各级中枢
基本/生命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包括上位脑干、下丘脑、小脑、大脑边缘系统等;下丘脑是重要的整合部位
整合(integration):使心血管活动与机体其他功能活动协调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