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斗笠 (桃園縣蘆竹鄉
坑子村 (2.沒落 ((1) 因林口磚窯場相繼停工歇業及附近茶園面積減少
(採茶人口減少),斗笠需求不似昔日殷切,
…
斗笠
-
3.振興
擔憂先民賴以為生的傳統手工藝失傳,
因此結合社區特色推廣一日遊程
(1)斗笠彩繪DIY,請來奶奶們現場示範講解、
推廣文化技藝之餘,也透過跟奶奶們採買彩繪用的斗笠,讓她們有經濟收入,維持穩定產量,笑言若每天有1團1車40人,斗笠一頂200元,奶奶們一天就有8000元收益,
當然就有動力做下去。
(2)跟文化局合作,以影像記錄製作斗笠的過程
透過鏡頭記錄奶奶們走進竹林,指導挑選偏黃帶綠、大約2年半到3年的長枝竹或觀音竹,砍下帶回劈竹、曬乾製成竹篾再編織的完整流程,
期盼有青年回鄉或二度就業者能按圖索驥,「現階段找不到學徒,
就透過影片等待有緣人,百年後還有紀錄可以摸索!」
1.興盛
(1) 興盛原因:早年山區到處可見竹葉、竹林,坑子居民即靠編製斗笠等竹製品為業,山下又有南崁舊港,可以將編好的斗笠迅速運到中南部甚至日本販售。
(2)榮景: 清末、日據時代,全台灣最大的斗笠生產基地,三十多家大型的斗笠生產工廠,民國八十年以前大都以編製斗笠竹製品為業,全村約有30戶人家手工生產,日產量達百餘頂,
2.漢字&歴史
-
1.外觀
(1)大概模樣&材質
(2)漢字解釋
-
外型差異
(1) 閩南式:笠頂較圓,笠緣較寬
(2)客家式:笠頂較尖長,笠緣較窄
-
斗笠是用筍殼做的。做斗笠要先將整支竹子橫切,切下的竹子,
看去一層一層的,有綠色的皮和白色的肉,
然後將綠色的篾青和白色的篾黃分開,再將篾青剖成細條,
然後以一個木雕的模型為底,依模型的樣子編織出斗笠的外型,
接著將筍殼覆蓋在編好的斗笠上,用針線加以固定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