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操作秘笈 - 軌跡道盡一切

基礎建立

投資語言

投資哲學

Consistency 一貫

有紀律地遵循法則, 切勿隨意放棄一個成功的方法, 除非此方法無法規律地擊敗市場。

Market Discounting 市場吸收

市場價格取決於未來而非現在, 股價早已經提前反應了消息面、基本分析的相關資訊。

操作必檢驗線圖

任何操作都不能再不檢驗線圖下執行。
=> 不賭博

不聽從消息面

除非冒險接受內線交易, 否則根據新聞的消息, 我們能反應的時間不可能早於在它對「軌跡」的作用。
=> 所以採取技術面分析
P.S
消息面的跟進除非在線圖反應上也成立時, 即僅根據線圖反應, 不管有無消息面都會買進/賣出時才會跟隨。

不可凹單

不可在暴跌時因為便宜而買進, 在賣壓持續下便宜只會更便宜。

不可下跌趨勢下買進

不可持有處於下跌趨勢股

Breakdown 向下突破

Pullback 拉回

Breakout 向上突破

Trend Line 趨勢線

Moving Average 移動平均

UpTrend/DownTrend 上升趨勢/下降趨勢

Relative Strength 相對強度

Short Selling 放空

主觀名詞
(作者的觀點來定義的)

圖形介紹

Resistance 壓力 (Supply 供給)

Support 支撐

名詞示意圖 Fig.1
Fig.1

下跌趨勢很可能穩定下來的區域, 它像是連續走勢中的地板。
跌破支撐表示股價負面的意涵, 尤其 當支撐已被測試的時間愈長 , 一旦突破後的訊號代表性也較強。
<<補充>>
上升趨勢線與支撐都是跌破後即成為反彈的壓力線。

意涵與支撐相反, 為連續走勢的天花板, 所以稱為壓力, (筆按稱為供給的原因是因為要多頭走勢的話要達到供給水平)

即收盤價取平均。
交易員適用10週MA, 長期投資者適用30週MA
PS
現價 < MA 則不考慮買進, 尤其是下降趨勢
現價 > MA 則不考慮放空, 尤其是上升趨勢

突破壓力區

  1. 股價在壓力區下停留愈久, 突破後的訊號也愈具意義
  2. 突破伴隨成交量顯著增加的話, 氣勢也愈盛

與向上突破相反趨勢, 但 "不需伴隨大成交量即可視為有效", 因為股票會因為自己的重量而下跌。
( 但成交量大的向下突破仍為較佳的放空對象, 因為表示賣方十分急切。)

突破交易區間後, 通常會伴隨一次獲利回吐的整理, 拉回到「突破點」附近是理想的第二次買進機會(尤其拉回時成交量萎縮)

連續突破不會有拉回的動作

連結線圖中的兩個「低/高點」即為趨勢線, 有意義的趨勢線需被碰觸「至少三次」, 突破趨勢線後代表與趨勢相反的走勢有可能成型。

  • 向上趨勢線是連結低點來觀察反轉
  • 向下趨勢線是連結高點來觀察反轉
  • 愈是水平的趨勢遭突破, 其意義愈大。

上升趨勢

高點愈來愈高且低點也愈來愈高構成的數列

下降趨勢

高點愈來愈低且低點也愈來愈低構成的數列

單一商品相對於整體市場的強度表現

衡量方式
股票價格(或類股平均價格) / 市場平均價格

Short term 短期

Intermidiate term 中期

Investor 投資人

Long term 長期

Trader 交易員

Bar Chart 長條圖 Fig.2
Fig.2

捕捉 2~4 個月重大波動的人

投資標的為12個月左右為期, 更長時間的架構將導致增加的不確定性太多。

1~6週

6週 ~ 4個月

4~12個月

Point & Figure 圈叉圖
省去時間的資訊僅保留價格的變化, 本書未多作介紹, 但作者會搭配使用(非單獨使用)。

  1. 30週MA
  1. 長期背景
  1. 週成交量
  1. 高低收盤價
  1. 相對強度線

輔助線

在圖形中將當日「最高價」與「最低價」連線, 並於線上以橫槓標出收盤價, 圖形底下會呈現有交易量的條狀圖。


週線的畫法為
描繪該週內的高點、低點與收盤


作者本書重點放在「週線圖」

個人解讀為歷年來的高低價圖, 所以觀察長期背景可以快速瀏覽是否突破長期的支撐或壓力, 當出現時通常會伴隨有大走勢產生。

價漲量增, 拉回時價跌量縮是有利訊號,

反制價跌量增, 拉回時價漲量縮是放空訊號

書中提供的相對強度有正負值, 目前不知道是從何轉換而得, 但負值表示強度「弱」, 正值表示「強」
keyword: mansfield, daily graphs


當價格走勢與相對強度表現相反時, 不要採取任何動作,
ex. 價格趨勢走低, 但是相對強度處於上升趨勢, 不要做空


PS
價格突破, 伴隨著相對強度的正負值切換是相當有效的訊號參考

壓力/支撐區

趨勢線

趨勢分析

The advancing stage 上升階段

The basing area 打底區域

The top area 頭部區域

走勢示意圖 Fig.3
Fig.3

The declining stage 下降階段

因為是底部, 所以股價是先下跌然後趨緩, 賣壓逐漸降低(交易量萎縮), 第一階段末期雖然價格不變但成交量會上升, 表示賣壓無法將股價往下推。

  • MA趨緩
  • 股價會與MA交錯震盪
  • 形成支撐與壓力區
    => 千萬不要進場, 即便獲取低點仍有可能被套牢一陣子

理想的進場時機

  • 此階段的最初突破時
  • 拉回整理至突破處時是第二次進場點
    (不要想多省分錢, 拉回到附近即可(免得錯失), 拉回力道愈小顯示上漲力道愈強勁)
    => 切勿在其他時間追價進場, 因為獲利空間已被壓縮

判斷依據
=> 向上突破「30週MA」以及「壓力區」 (可觀察到30週MA也應從平緩開始向上)


另外只要高低點都有向上趨勢 且 期間的波盪震動都在30週MA上方即不用擔心, 漲跌屬正常現象。

投資人策略

淺在頭部失敗

交易員策略

30週MA斜率趨緩漸水平
股價穿越MA

  • 頭部一旦開始成形, 立即出場
  • 不可買進, 控制情緒相信圖形

應全部出場

了結一半部位, 並設立保護性停止賣單

發生二次突破時對交易員風險極低, 通常這種情況會非常強勁且快速!

下降不需成交量即可視為有效

  • 應立即出脫持股
  • 永不應該在此階段買進
  • 不要攤平 (凹單)

買入時機 (大原則)

兩個時間點

連續買進 Fig.5
Fig.5

初期突破 Fig.4
Fig.4

建議分配比例

什麼不可買

買什麼

初期突破後, 現價回挫到MA附近並出現盤整, 當再次突破後即為連續買進的好時機
(切記, MA需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因為離第二階段初期已經一段距離了, 假突破的機率也增加, 風險較高保守的投資人沒必要在此時跟進, 尤其是多頭市場時第二階段初期的商品很多

  • 投資人 初期80% 連續買進20%
  • 交易員 初期20% 連續買進80%
  • 向上突破但仍位在30週MA以下時, 表示還沒準備好
    (或是初期突破點位在30週MA下, 也是附加警示的訊號)
  • MA趨勢向下

由大局往小逐一檢視

市場 > 類股 > 個股



市場表現作者會觀察處於一二階段的股票佔所有股票的比例 (非三四階段的股票稱為健全的), 第八章會介紹其他指標, 類股已經完全處於第二階段, 若其中個股仍剛從1突破至 2階段仍可以進場


不要違背大局操作, 類股與個股行為接近較佳


挑選較佳表現個股, 對照出其所屬的類股為何來交叉比對挑選操作的類股是否合適, 避免受單一個股影響的類股被誤判為合適。


類股的趨勢: 作者觀察標準普爾的產業週線圖

市場規律性
(以國外資料分析, 參考就好)
Reference
Behavior of Prices on Wall Street - Arthur A. Merrill
Don't Sell Stocks on Monday - Yale Hirsch

月份表現 Fig.6-2
Fig.6-2

一週表現 Fig.7
Fig.7

總統大選 Fig.6-1
Fig.6-1

大選後的隔年第一年空頭
第二年持續空頭至底不成形
第三年為週期循環中表現較佳者
第四年(選舉年)上半年弱勢, 下半年強勢

行情好 11,12,1,3,4,7,8,10
行情差 2,5,6,9

週一是最差的
週五是最強勢的


通常假日前一天是多頭

下單方式

Buy Stop Limit

股票可以同時設定Stop/Limit

Buy Stop Order

GTC

good-'til-canceled 即為取消前都有效的單

限制以理想價格成交, 副作用是來不及撮合

突破定價後買進, 不保證成交價

精煉買進程序

挑選個股須注意上檔空間 Fig.8
Fig.8

  • 前次突破支撐點隔愈久, 影響力愈小
  • 參閱長期背景圖了解上檔壓力位在何時何處

別相信未伴隨交易量的突破

作者定義為至少
單週成交量為過去數月平均 or
過去三四週的成交量是過去數週平均 > 2倍

複習目前進場重點

  • 需市場多頭
  • 類股須具正面性質 (非3, 4階段)
  • 突破進入第二階
  • 具有較小的上檔壓力
  • 需伴隨有效的成交量 #

檢視相對強度 (RS) 來刪去選股

計算需維持一致性,
使用相同的標準作為分母
並於每週相同的時間的數據去計算 #

買進SOP

  • 檢查市場主要趨勢
  • 從技術面分析找出最佳的類股
  • 從類股中挑選多頭型態, 目前仍處於交易區間的個股, 並記錄所需要突破的價格
  • 縮減名單, 剔除上方不遠處有上檔壓力的個股
  • 縮減名單, 剔除相對強度表現不加的個股
  • 挑選下檔風險較低者
  • 設立停止買單, 並指定為取消前有效, 投入一半部位至符合的標的物
  • 突破後拉回, 並出現價跌量縮時投入其餘一半部位
  • 當成交量呈現負面狀況 (突破時成交量不足), 則在最初漲勢中出脫, 如未漲升跌入突破點之下, 則立即拋售

重要型態

頭肩底/頂 Head-and-shoulder Fig.9
Fig.9

雙重底 Fig.10
Fig.10

如何辨識信號

  • 兩次低點的反彈形成頸線(neck line),
    下次反彈突破頸線時為多頭徵兆
  • 突破時30週MA不可為下降趨勢
  • 突破後不應處於MA下方
  • 突破時仍需伴隨擴增的成交量
  • 第二次出現的賣壓無法形成重大下降腳(downleg), 略低於前次無妨
  • 經常形成, 所以須注意其他指標
    (成交量、相對強度、最小上檔壓力)

寬廣的 頭/底 部會帶來較大的動能

誡律SOP

  • 空頭市場不可買進 (不要違背市場操作)
  • 負面類股不可買進 (不要違背市場操作)
  • MA下降的個股不可買, 即便 現價 > MA
  • 不可跟進漲勢發動後太久的個股
    *不可買進突破點成交量欠佳的個股
  • 相對強度差的個股不可買
  • 不可猜測股價底部, 等突破後再買入

分散風險

  • 10000 ~ 25000 美元 5-6支股票
  • 6位數以上 10-12支股票
    (分散是以金額均分在這些股票, 而不是以張數來均分)

挖掘潛力股

確認消息面不要牴觸軌跡 (違反指標)
只買進符合的標的物, 即消息面存在與否都會買進的商品

三重確認型態 (不適用短期交易)

三種有利訊號需相互在距離不遠處發生

  • 巨大且非短暫的成交量 >>2倍
  • RS 從0附近在突破時轉正值
  • 突破前的大幅波動, 依常例 突破前已有40-50%或更多的漲幅, 對未來數月最有利 (但會增加短期風險, 適合投資人不適合交易員)

賣出時機 (停損)

  • 逆轉即應馬上脫出, 無論理由, 因為市場不會關心你

  • 不可在沒有停止賣單的保護下持有部位 (停損的概念)


誡律

  • 不可因不想負擔稅負理由持續持有
  • 不可因股息 (殖利率) 而持有
  • 不可因為本益比低而持有 或 高而賣出
  • 在負面情況下不可向下攤平 => 學習用保護性的停止賣單 Sell-Stop
  • 不可因為整體市場多頭而持續持有災難股
  • 不可等待下一波反彈再賣出
  • 不可因為基本面而持有

額外注意事項

  • Sell-Stop單不應該設Limit. 因為趨勢逆轉後即應立刻脫出, 沒攔截到訊號而持續持有非好的策略
  • 盡可能從經理人手中取得折扣, 降低佣金比例
  • 每週應健檢, 將投資組合加總看變動百分比, 下跌>20%,
    檢查是否目前市場惡劣導致部位被洗出造成連續小額虧損, 是的話先退出市場等待致勝率轉好為止

投資人保護策略 Fig.11
Fig.11

  • 最初突破時設立的停止賣單 => 前次低點的下方
  • 經驗法則, 設立停止賣點時設在整數點下方一些處, 整數值較不易被貫穿 (0.5的點也是)
  • (突破價 - 停止賣點) / 突破價 = 下檔風險,
    應挑選風險低者, 風險應控制在 <15%
  • 追蹤止損

    第一次出現8-10%左右的盤整可以準備調整賣單價格
    (取MA和現價較低者為新賣點)
    等現價接近到前次高點時調高賣價
    走勢趨緩後應轉變為積極停損, 改取價高者為停損點
    #

交易員保護策略 Fig.12
Fig.12

交易員尋求快速的節奏僅玩符合計畫的遊戲, 所以停損目標會導致提早下轎, 並減少初期損失

  • 經驗法者最初設立停止點為突破點-(4~6)%下方處
  • 一律取較大者為保護賣價
  • 跌破MA則應立即出脫, 即使只有跌破一點點

趨勢獲利 Fig.13
Fig.13

少數情況當有積極的趨勢線成形時,
可將一半的部位由原來的停止賣單來保護,
剩下的部位當跌破趨勢線時脫出

測量走勢 Fig.14
Fig.14

Swing Rule

前次高峰 + (前次高峰-波段低價)
= 預估價格
達預估價格時可先出脫一部分部位

面對虧損

接受虧損為交易成本

將投資組合視為共同基金, 只注意整體報酬

不應讓虧損不成比例地擴大 (凹單)

放空操作

需設保護性停止買單

常見錯誤

  • 使用價值高估(over valuation)作為放空準則, 即放空高本益比股
  • 因漲幅過高而放空
  • 放空陷阱
    高本益比與大漲幅
    相對於日成交量融券餘額非常大 (>5倍)
    => 當開始漲升時, 空頭爭先恐後的回補將把股價再往上推升(空頭擠壓)
  • 放空交投薄弱的股, 成交量少將於回補時連動股價上揚(因成交量少, 所以無需太多買盤)
  • 違背市場走勢操作

操作時機、指標 = 買進的相反

市場、類股、相對強度、成交量、連續買進理論、Swing Rule、趨勢獲利

  • 個股表現形態, 形成頭部前有大漲勢則大幅挫跌機率大增
  • 頭肩頂時, 右肩反彈伴隨成交量大有可能是放空陷阱, 遠離!
  • 頭部愈寬跌幅愈深
  • 頸線到高峰的位置擺動愈寬, 愈弱勢 (震盪愈大表示人們信心深, 跌落時也會愈失望??? 好玄, 讀不懂了)

停止買單操作(回補) Fig.15, 16
(跟買進為反方向的操作)
Fig.15


Fig.16

降低風險的方式: 選擇權

買進賣權, 權利金會降低獲利潛能, 但是降低風險的好方法

長期關鍵性指標

30週MA應用在道瓊工業指數(或其他指數)觀察趨勢

騰落線

由交易所提供當日內上漲的家數 愈 下跌的家數
計算差值

  • 用以比對道瓊指數的趨勢是否相同 (背離要注意)
  • 指標會領先道瓊指數, 因為市場信心會先集中績優股
  • 反轉時道瓊指數會先觸底

動能指數(MI, Momentum Index)
騰落數據的200日移動平均

  • 負值轉正 => 有利的長期訊號
  • 正值轉負 => 空頭訊號
  • 在某側愈久, 翻轉愈具意義
  • 在正值久留, 翻轉前遠離0值, 即最有意義的空頭訊號

新高-新低數據

  • 不能單獨使用的指標
  • 計算方式
    將當日出現當週最高與最新的家數計算出差值
  • 處於正值區域為有利的長期指標
  • 處於負值區則為不健康的市場中
  • 趨勢也是可以用來交互比對指數的指標

全球市場股價週線圖 (因為股價會全球性連動)

追蹤交易熱絡或法人機構偏愛而持有者
書中以通用汽車為例

四月法則, 四個月內未創新高或新低表示正在反轉的徵兆

趨勢分析, 當與四月法則抵觸時, 趨勢分析優先

基本分析指標: 價息比
收盤點數 * 殖利率 = 股息
股價 / 股息 = 價息比(殖利率直接取倒數)

便宜時多頭, 貴時空頭, 仍須搭配時效性指標

  • 14~17 便宜
  • >26 危險
  • >30 嚴重高估

Theory of contrary opinion 相反意見理論

需等待一個一面倒的意見形成

相反意見在時效指標也存在驗證時

市場即將出現真正重要的走勢

其他應用

作者表示基本上此理論可用於所有受供需支配的投資上

第九章提到交易員使用日線圖及

30日MA (因追求短期的資訊)

基金

  • 共同基金, 於多頭時投入積極性基金, 空頭時轉入貨幣基金(共同基金在轉換尚無需佣金)
  • 短期基金交易的要訣
    1. 觀察買進基金的前60-90天表現, 檢視低點到買進訊號出現時漲幅最大者
    2. 選擇較早向上突破者
    3. 突破時MA的表現是否平緩向上
  • 產業型基金也可研究, 作者推薦富達旗下的商品

選擇權

介紹

call(買權) and put(賣權) option

  • Call 買權可以支付Premium(權利金), 在到期日前以Striking Price(履約價格)買進商品, (較長期的合約缺乏流通性, 3個月的最為熱絡)
  • 現價 - 履約價格 = 內含價值
    (通常選擇權成交價>內含價值,
    筆按: 不然就變成套利的行為, 現買現履行)
  • 成交價 - 內含價值 = 時間價值
    假設現價26, 履約價格25, 買權成交價1.875的話,
    內含價值=1, 時間價值=0.875, 當股價漲到35時, 選擇權成交價會漲至10附近
    股價漲幅=(35-26)/26=約35%
    選擇權漲幅=(10-1.875)/1.875=約433%
  • 賣權與買權相反, 類似放空

風險

  • 權利金的全額損失
  • 支付過高的權利金, 導致需要大波動才能達成損益兩平
  • 選擇權市場成交量薄弱. 切記要用限制委託單避免不預期的價格成交
  • 用對沖方式降低風險跟作者的看法不同
    不應把所有資金都放入選擇權, 不要因幾次的運氣而沈迷

增加獲勝機率

  1. 購買 買/賣權 仍應符合股票趨勢分析合適點
    (突破或處於二/四階段)
  2. 只買進極具潛力的選擇權
  3. 離到期日足夠的時間 (>45~50 days)
  4. 買進價內(in the money)的選擇權
    case1. 履約價50, 現價45的買權 => 即便權利金再便宜, 都跟賭博沒兩樣
    case2. 履約價40, 現價50, 權利金10元的買權 => 漲到60時賺10元, 跌到40下虧10元 (太保守, 深度價內導致報酬風險比 1:1 不可接受)
    case3. 履約價50, 現價50.5, 權利金2元的買權 => 漲到60時與虧損時, (10-2 : 2 = 4:1), 均衡較合理
  5. 停止賣單的策略應比照交易員的積極方式處理, 甚至應該追蹤普通股走勢, 而非選擇權(因交易量薄弱), 趁早退場也可避免最後全盤賠盡的下場, 畢竟選擇權是有時效性的壓力。
  1. 穿越MA及壓力區
  2. 拉回至突破點時為第二次買進的時機點 (較為安全)
    此階段動能凝聚需花費一些時間, 25%是曇花一現

交易員 (因需累積動能的關係投資人較多於交易員)
於 1.時投入全部部位, 有機會迅速獲利了結拉回時再買進
投資人
於 1.時投入一半部位, 拉回時觀察再看是否投入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