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
動物界的成員均為多細胞生物,不具細胞壁及葉綠體。
刺絲包動物門
刺絲包動物如海葵、水螅、珊瑚蟲和水母具有囊狀消化腔,觸手上有刺絲胞,環境不良時,共生的藻類會離開或死亡,而使得珊瑚呈現白色,俗稱[珊瑚白化]。
扁形動物門
扁形動物如渦蟲、吸蟲和絛蟲,身體扁平,吸蟲或絛蟲都是寄生蟲,可能引發疾病。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如蝸牛、鸚鵡螺、扇貝、文蛤、蛞蝓、烏賊和章魚。身體柔軟而不分節,具有堅硬的外殼保護身體,烏賊的殼很小,章魚的殼完全退化。
環節動物們
環節動物如水蛭、沙蠶和蚯蚓。身體柔軟、細長且分節,每節的外形都很相似。水蛭具有吸盤可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液,剛毛可協助運動。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門,分布於水中、陸地及空中。分節的附肢及堅硬的外骨骼。外骨骼可保護身體、防止水分散失,發育過程中必須將舊的外骨骼脫落,身體才能長大。
昆蟲是陸地上最常見的節肢動物, 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是唯一能飛翔的無脊椎動物,通常具有三對步足以及兩對翅,有些昆蟲僅有一對翅,也有不具翅的昆蟲。
幼蟲與成蟲外型相似,不需要經過蛹期,稱為不完全變態。蝦、蟹是水中常見的節肢動物,具有五對步足,第一對步足常特化成為螯足,蜈蚣、馬陸為具有許多步足的節肢動物。蜈蚣為肉食性,馬陸則已腐敗的植物為食。
棘皮動物門
棘皮動物如海參、海膽和海星,身體表面通常有棘,體內具有獨特管狀構造,管狀構造伸出體外形成管足,可用以移動、攝食和呼吸。
脊索動物門
脊索動物門的生物大多都是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生類、鳥類及哺乳類。
魚類
魚類有鰭,用鰓呼吸,有鱗片保護。可分為軟骨魚及硬骨魚。軟骨魚的骨骼為軟骨,具有鰓裂,不具鰓蓋,如鯊魚、魟魚。硬骨魚的骨骼堅硬,鰓的外側大鰾多有鰓蓋保護,可協助浮沉。
兩生類
一般兩生類的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能適應陸地生活,可用肺呼吸。皮膚薄而溼潤,具呼吸功能,但無法有效防止水分散失,體外受精,必須生活在潮溼的地方,蛙、蟾蜍、蠑螈和山椒魚 都屬於兩生類。
爬蟲類
爬蟲類用肺呼吸,體表具有鱗片和骨板,可以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皆形體內受精,卵常有蛋殼保護,外溫動物,常見的有龜、鱉、鱷、蜥蜴和蛇。
鳥類
鳥類的前肢特化為翼,可用來飛行,體表具有羽毛,能夠協助飛行和維持體溫,屬於內溫動物。骨骼中空、堅實質輕,可以減輕體重,肺延伸出許多氣囊,也有助於飛行,眼睛具有透明瞬膜,銳利的視力。
哺乳類
哺乳類的分布廣泛,會分泌乳汁餵哺幼兒,體表大多具有能保持體溫的毛髮,屬於內溫動物。少數為卵生,大多數為胎生,卵生哺乳類有針鼴和鴨嘴獸,卵產生後孵化成幼兒,無尾熊和袋鼠的胎盤不發達,因此胎兒在母體內尚未發育完全即產出,然後在母體的育兒袋中吸食乳汁漸漸長大。大部分的哺乳動物動物具有完整胎盤。